|  返回首页

 

内江:兴水惠民迈大步水利建设大发展
发布时间: 2016-02-29 【字体: 来源:市水务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     “十二五”期间,内江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,兴水惠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   2016年作为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如何确保全市水务工作实现良好开局,www.28365365.com党委书记、局长曾廷富表示,内江水务系统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和实施“三大攻坚战”的战略部署,按照兴水惠民“五年行动计划”的规划目标,强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,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、水利扶贫攻坚、农建综合示范、防汛抗旱减灾、水利改革创新、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,全力确保“十三五”水务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。

    【盘点过去的五年】

     兴水惠民呈现十大亮点

    过去五年,面对多重压力叠加、多重任务交织、多重挑战并存的严峻形势,内江市水务系统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围绕“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”和兴水惠民“五年行动计划”目标任务,集中精力抓发展、强基础,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,圆满完成了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全市水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、亮点纷呈。

    亮点一

    水利项目资金争取创历史佳绩

    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市累计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24.05亿元(其中20114.51亿元、20124.96亿元、20134.19亿元、20145.04亿元、20155.37亿元),为“十一五”的近3倍;年均争取额度比川南其它市同类项目多1-2亿元左右。

    亮点二

    水利建设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

    “十二五”期间,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1.95亿元(其中调动社会和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9.04亿元),是“十一五”水利总投资12.61亿元的3.33倍,水利年均投资达8.39亿元。特别在2015年,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.9亿元,年度水利建设投资计划执行率达89.2%,创造了年度计划执行历史最快记录。

    亮点三

    治水工作思路更加明晰

    依据内江城市总体规划,结合全市水源实际,按照“一引、二蓄、三保护”的思路,研究提出了内江市“近、中、远”期水资源保障规划,并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兴水惠民“五年行动计划”,计划用5年时间,累计投入资金104.86亿元,新建57个重点水利项目,着力解决内江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
    亮点四

    水源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

    全市改革开放以来第1座小一型水库——威远县象鼻咀水库全面建成投运,首座中型水库——东兴区联合水库正在快速推进。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已完成了21个专题报告审批和可研报告审查,施工便道已基本建成,年内将开工建设。隆昌县长桥水库已争取到国家资金6249万元,将于近期开工建设。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可研报告和水保、环评、移民安置大纲审查,有望在今年正式开工建设。省水利厅、省发改委已将长征渠引水工程上报国家争取纳入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。

    亮点五

   农建综合示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

   建成了农建综合示范区15个、全域灌溉示范小区27个,农建示范面积达31.77万亩,有效助推了新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。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“李冰杯”竞赛中,水利项目排名由2011年以前的全省第16位跃升到第4位。尤其是在2015年全省“李冰杯”竞赛三年(2013-2015)总评中,统筹组织农业、国土、交通、林业等5个部门参赛,7个项目全部获奖,实现了参加该竞赛近20年来的首次“满堂红”。

    亮点六

    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    全面完成了“十二五”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任务,解决了102.4337万农村人口和10.1092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,在全市构建起了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框架。先后完成了164座(次)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;实施了5个县(区)6批次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;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1.67平方公里,启动实施了市中区、资中县首批2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。

    亮点七

   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

    争取市政府重视支持,制定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配套文件。联合市发改委等16个部门制定了《内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》,探索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指标、制度、责任和考核“四大体系”,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对县(区)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年度考核工作。在2013年度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中,内江市名列全省三个优秀市之一。

    亮点八

    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明显提升

    在全省市(州)一级率先成立了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服务支队,并逐步建立完善了市、县(区)、乡镇和村社四级联动的防汛抗旱服务体系。狠抓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和水库预警预报等防汛减灾信息化工程建设。实施了1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,综合治理河长52.44公里。成功应对了20122013年的严重持续性冬春旱和2011以来的19次较强降水天气、18次沱江干流洪峰过境、20余次河流洪水暴涨过程。

    亮点九

    水生态文明建设收效明显

    狠抓甜城湖水面清洁和调水换水工作;牵头实施了甜城湖清淤疏浚护堤工程,在全省开创了大江大河清淤疏浚的先河。启动了以水质生态修复试点为主的水库清水工程“三年攻坚战”,有效改善了水库水质。组织实施了水系绿化工程,为内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提供了支撑。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3处,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(隆昌县古宇庙水库、市中区黄鹤湖水利风景区),有力助推了现代旅游发展。

    亮点十

    内江水务形象进一步提升

    成功培塑了优秀基层水库管理员雷英明、优秀共产党员黄新渡、甜城甜女姚志贤等水务先进典型;深入开展了“水务先锋·兴水惠民”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。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,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,连续3年获一等奖。此外,内江水电勘察设计、内江水文勘测、内江特种水产作为内江水务系统对外树立的三张“名片”,以优质的技术服务和显著的业绩,有效提升了内江水务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   【展望未来的五年】

     “五大重点”谱写惠民新篇

     “十三五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也是内江适应经济新常态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内江水务系统将积极践行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方针,牢固树立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遵循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的原则,突出五大工作重点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。

    突出骨干攻坚

   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,着力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

    开工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,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。完成联合水库和两河口水库工程建设,有序推进大石包、铜马桥等新、改扩建中型水库前期论证工作。完成长桥水库建设和五星水库改扩引水工程。有序推进市中区李子林、东兴区天池堰等5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。实施长葫水库—胜利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,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。

    突出保障民生

   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,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

   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、改造、升级、联网,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、自来水普及率、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。围绕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和助推农业转型升级,加快推进小型水源工程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、小型农田水利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、农村河塘整治、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,着力解决好农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    突出保障民安

    强化防汛抗旱工作,着力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

    积极推进甘露寺、苏家湾控制性电站水库工程。实施沱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,新建堤防10.7公里。继续实施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,综合治理河长58.8公里。积极开展病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,加快推进69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。继续补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,并整合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、水库动态监测系统,实现资源共享。

    突出扶贫攻坚

    抓实水利扶贫攻坚,着力补齐农村水利基础短板

以改善全市301个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,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为目标,整合项目资金,加大投资力度,加快推进饮水通村入户工程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,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和“五小水利”工程,着力构建旱山村、缺水村用水保障体系。到2020年底,贫困村集中供水率力争达到90%,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85%,灌溉保障率力争达到75%,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“摘帽”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。

    突出绿色理念

   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,着力构建水生态保障体系

   全面确立“三条红线”控制目标,严格实行“四项制度”,完善考核指标体系,强化考核管理。严格执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,强化取水许可管理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,建设6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。加快水土保持项目建设,持续推进水系绿化工程。狠抓入河排污总量控制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,强化水资源保护。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、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,实施河库连通工程,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。